« 返回目录

华裔儿童学中文,哪个中文教材最好?

海外中文教育,经过这二十几年的蓬勃发展,中文教材方面似乎变得玲琅满目:暨南大学《中文》《新双双中文》马立平《中文》《华文》《标准中文》《跟我学汉语》《朗朗中文》《绝色中文》……
也有人推荐《四五快读》
还有人直接借用国内《语文》教材。
选择多多,但到底哪套中文教材最好?
孩子的情况各种各样,家庭的情况也不相同。
海外中文学习,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所要面对的问题。
      
哪个中文教材最好,要放到教学对象、教学环境的实际中去看,才有指导意义。

但是,国内《语文》教材,肯定不合适

海外华裔儿童学中文,首先应该排除的,是国内语文教材。
语文教材是什么?
是以身处中国、在国内生活的孩子们为教学对象的母语教材
简单来说,海外娃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决定了,中文不是他们的母语。
读写都不用提了,哪怕是听说方面,他们也达不到国内同龄孩子的中文语言水平。
国内孩子,全天候沉浸在中文环境中。此外,每天还要花两、三个小时,用在语文的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上。
海外娃又如何能做到?
强行用国内语文教材教海外华裔小朋友学中文,学习曲线过于陡峭,导致孩子的受挫感,大大超过成就感,孩子对于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。
得不偿失。

学中文,还是学对外汉语?

是否具有基本的中文听说能力,把海外娃大致分成了两个部分。
一部分是起点比较低,需要从听说开始训练的学生。
为什么,孩子听不懂日常简单的中文?
应该说,是因为家中没有一个良好中文小环境。父母双方,都不能坚持跟孩子说中文。甚至可能由于一方不是华人,父母之间也不说中文。
这种情况,其实已经不是典型的海外华裔少儿学中文
这类孩子,是把中文当外语来学,所以应该放到对外汉语这个范畴中去看。
汉办(即现在的中外语言合作中心)由于工作中心在于对外汉语,所以有汉办背景的中文教材,是更偏向对外汉语教学的。
《标准中文》《跟我学汉语》都是汉办规划的中文教材。
《朗朗中文》,英文名称"Yes!Chinese", 是汉办面向孔子学院赠书的书单在列中文教材。
《绝色中文》,与《朗朗中文》同属于江西教育出版社,英文名称同样是"Yes!Chinese",是与商业公司合作的项目。2009年刚推出时,比较有宣传力度,之后似乎慢慢淡出,应该是因为有了后继者《朗朗中文》
而与前一类相对的,是比较典型的华裔家庭孩子的情况:有基本的中文听说能力,父母双方或一方跟孩子保持中文交流,比较重视家中汉语小环境的建设,对于孩子中文学成的期待值也更高。
侨办委托暨南大学编写的《中文》(简称暨大《中文》),以及《新双双中文》马立平《中文》,面向的是这类华裔少儿,着重解决的是他们“识字通文”的问题
《华文》同样是侨办推出的中文教材,但是面向的是海外全日制华文学校,进行“民族母语”的学科教育,对标国内小学《语文》教学大纲。前身是《汉语》,经2018改版并改名为《华文》。
《四五快读》与上面的中文教材完全不同,是一套儿童早期识字的读本。与小学课本同步,面向的是国内孩子。可以用,但想要孩子学好中文,最终仍旧需要转到系统的中文学习教材上来
海外华裔儿童学中文的教材
周末中文班形式或上课时间每年60小时左右
全日制华文学校
暨南大学《中文》
中文教材-暨南大学中文
《新双双中文》
中文教材-新双双中文
马立平《中文》
中文教材-马立平中文
《华文》/《汉语》
中文教材-华文-汉语
面向海外儿童的对外汉语教材
《标准中文》
中文教材-标准中文
《跟我学汉语》
中文教材-跟我学汉语
《郎朗中文》
中文教材-郎朗中文
《绝色中文》
中文教材-绝色中文
适合国内儿童早期识字的读本
国内学生的母语教材
《四五快读》
中文教材-四五快读
《语文》
中文教材-语文
中文教材一览表
下文,我们从占大多数的典型华裔家庭孩子学中文的角度出发去讨论。

海外中文教育,一个现实问题

在具体地谈某一套教材之前,首先要弄清楚,海外中文教育的限制条件在哪里。
海外中文教育,一个现实问题是,课时十分有限。
海外娃到底有多少时间,能花在中文学习上?
孩子时间的总数是定的,就那么多。
要正常上学,要运动。学音乐学美术,学完还得练。
也还得有点自由玩耍的时间吧?
分配给中文学习的时间呢,能有多少?
每周,也就两到四个小时。
应该说,比很多国内孩子每个星期,花在学英语上时间还要少。
回避这个现实问题,幻想海外娃有大把时间学中文,注定难以取得理想效果。
好的海外中文教材,必须立足于在这有限的课时内,完成教学目标。

海外娃学中文 —— 黄金六年

相信很多孩子刚开始学的时候,家长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
爸爸妈妈们可能只是想,只要孩子能学下去,就一直学呗。
但实际上,也就是小学这个阶段,孩子相对比较轻松,有多一点的富裕时间,也比较听从父母对于学习上的安排。
从年龄上来说,大致就是5、6岁到11岁,六年的时间。
黄金六年
在这六年里,保持并提高孩子中文听说能力的同时,把孩子的中文提高到掌握两千常用字,适当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,独立阅读一般读物,那中文就算学出来了。
打好基础,到中学以后,孩子如果有时间有兴趣,就可以在中文学习上更进一步。
拓展识字量到3500常用字,深入学习汉语语言知识,还可以用中文来学习历史、地理等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。
基础牢靠,那么备考美国AP,英国GCSEA- Level汉语水平考试HSK等也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。

暨南大学《中文》,综合来看,是最合适的

海外“移二代”学中文,使用最广泛的教材是《中文》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由国务院侨办组织暨南大学,专为海外华侨、华人子弟学习中文而量身定制。
相比其它靠个人力量或商业公司所出版的海外中文教材,《中文》这套教材研究和编写的师资力量更为雄厚。
在字词选取方面,是最有效率的: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的《词汇大纲》和常用汉字使用频率严格筛选而成。
虽然是官方背景,但并不涉及多少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。
这套教材,分为小学版和初中版。
小学版共12册,设计学习时间为六年。初中版6册,学习时间为三年。

暨南大学中文教材共12册

每册12课,一年学两册。
三年学完六册,识字量到千字。六年学完十二册,识字量到两千常用字。
当然,识字量只是一个标杆,背后其实是听、说、读、写四个方面的全方位推进。
六年学完小学版之后,再继续学三年初中版,达到汉语水平考试HSK的6级水平。
暨大《中文》这套教材,注重汉字、语言知识教学,课文题材和体裁的选取相对广泛,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多有涉及。
教材的编者,在字词句这些语言基础知识方面,由浅入深巧妙安排,符合语文教学规律。
也适合海外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同时,从多方面了解中国的文化。
与此同时,做到了课程内容编排紧凑。为海外娃学中文提供了三年阅读儿童读物,六年独立阅读一般读物的路径。
我们能看到,教材的编写团队,十分理解海外中文教学,课时非常有限这个特点,也切实顾及到了海外娃学中文黄金六年这个实际需要。
因此,暨南大学《中文》,是最适合面向海外华人少儿,进行中文教学的教材。
当然,正因为课程紧凑,就显得每课的生字量大,配套练习量也大而且有难度,对于写的要求很高。
教学实践中,很多周末中文班只能做到每两周才推进一课,一年才学一册,这是非常遗憾的。
因为,学习进度慢,识字量、词汇量和语言知识跟不上,那么,三年识字量达一千、自主阅读儿童读物这个中期目标,就会迟迟达不到。
而不能在适当的节点上,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,就会使孩子的中文,学无所用,边学边忘。
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,会严重挫败孩子学中文的积极性,导致半途而废。
但事实是,暨南大学《中文》这套教材,只要把生字和练习的问题解决好了,按照教材设计的学习进度,半年一册完全没有压力。
半年学一册、一年学两册也是yiyi中文网课学生的正常速度。
实事求是地说,暨大《中文》有一定比例的课文是记叙性说明性的,故事性弱,就显得难。
但是,越是这样的文章,孩子”啃“下来,就越能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。
举个例子,第6册里的《去邮局》。
涉及到的词汇:邮局、邮票、集邮、发电子邮件、发传真、国家、世界各地、历史、体育、自然风光、风情、庆祝、了解、欣赏、开阔眼界、增长见闻等。
其中有些概念,9岁的孩子应该已经通过当地语言习得了。通过这篇课文,去掌握对应的中文说法。
而另一些用法,因为多见于书面语或正式的场合,日常生活中跟父母对话时不大有机会学到的,但对于阅读和写作是必要的。
这一课,通过纪念邮票提及了香港回归这个历史事件。3年级的小朋友,很可能知道香港,甚至去过香港,香港回归是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一个知识点。

暨南大学中文教材-课文-去邮局

类似这样的课文,比起轻松愉快的小故事来,是会显得比较“干巴”。
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,实际教学就只能无趣。
要知道,教材提供的是教学的筋骨脉络,而血肉完全可以由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丰满起来。
确实,暨大《中文》,对于教师的备课能力,要求比较高。
需要任课老师,以教材为纲领,积极寻找、选用各种视听材料,丰富教学素材,补足知识点。有效组织教学内容,使课堂教学丰满、有趣起来。并且还要能有效地解决生字和课后练习问题。
因此,这套教材,不适合照本宣科的老师,也不适合既没有教学经验、又没有教学热情的老师。
暨大《中文》每一册由课本,和单、双课分开的两本练习册组成。
从海外就能买到。比如在英国,联系华文促进会就能咨询到具体如何购买。
另外有正版pdf文件,免费下载,打印出来也一样好用。
这套教材,没有出版字卡。yiyi中文针对此点,制作了配套的拓展字卡,是一种由字带词学生字的同时积累词汇的卡片。在中文学习的前期,字卡或闪卡是很好用的教学辅助工具

暨南大学中文教材-配套字卡

《新双双中文》,也有相当的人气

海外华裔少儿学中文,近年来的一个人气选择是《新双双中文》
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,王双双老师编著。

新双双中文教材

王老师在美国从事中文教育多年。这套教材是她针对海外学生多年中文教学实践智慧与经验的结晶。
教材共15册。前5册以儿歌、短文、故事为主,语言浅显、内容轻松活泼,涉及中国文化不多。每年学一册,五年时间,5册全部学完,识字量到一千。
后10册则是成语故事、古代故事、古诗、历史、地理、文学、哲学等按专题集结成册。每年学两册,五年时间,学完10册,识字量到两千五,同时比较全面地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。
大致可以看成前五册是小学版教材,后十册是中学版。
突出的特点是练习量小,语言浅显,整体坡度小。
对于小龄的孩子,在学中文的初期,比较容易跟得上。
但是十年才学到两千字,这样的学习路径,非常长。
是一种用时间换难度的策略。
带来的问题是,在孩子学中文的黄金六年里,没能突破两千识字量,实现不了自主阅读一般性读物。
到孩子上中学时,识字量才只刚刚到一千出头。
即使其它方面,如语感、词汇量和语言知识上都没落下,到了要上中学时,孩子能读懂的中文,仍旧是比较低幼的,小猫小狗的小故事。
孩子的挫败感在于,虽然学了多年的中文,但是,能读懂的,没兴趣读;真正有兴趣的,又读不懂。
这套教材,比起暨南大学《中文》,对任课老师更友好,备课相对容易些。
课文后,除了生词,还列出了听写词汇,针对有些难词给出了解释,对一些形近字、同音字做了比较。
还为一些口语词汇设计了运用练习,针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好了问题,有些课还安排有互动性比较强的小表演。
相当于经验丰富的王双双前辈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帮忙备了课,设计了课堂教学。
《新双双中文》每一册的组成,与暨南大学《中文》类似,有课本和单、双课两本练习册。小学版部分还配有生字卡。
从国内可以买到,大约100元左右一册。目前市面上仅见前10册,后5册尚在编写中。

结语

学中文,就好像爬山。
选教材,就如同是选择上山的路。
不同的中文教材,走不同的学习路径,难易程度不同,学习时间不同,途中所需的家长支持不同。
但更要看到,不同的中文教材,设计的最终学习目标,可能也是不同的。
就好比,中文这座大山,由群峰组成,不同的学习路径,最终通向不同的顶峰。
通过前文的分析,我们知道,对于典型的华裔家庭,暨大《中文》,是最为合适的一个选择
暨大《中文》教材的另一个优势是,有yiyi中文网课这样的在线中文学习平台,助力众多华裔家庭孩子在家学中文。
当然,最终选择哪套中文教材,可能会是孩子的中文基础、接受能力、学习环境,家长在时间、精力以及金钱上支持力度,任课教师能力特点,以及及学习支持材料是否容易入手等等各方面因素的一个综合考量。
最后,希望大家都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,做出最适合的选择。
(全文完)

« 返回目录

1对1中文网课月付课时费

一对一中文网课-中文老师上课展示

严选一流的中文老师

根据孩子情况定制课程

采用暨南大学《中文》教材

录播课 + 1对1辅导,节省课时费

中文录播课短视频课程 + 游戏式课后练习

1对1课程顾问微信

跟米粒老师学中文-微信号

米粒老师微信号:
milir-11chinese

跟米粒老师学中文-微信号